近年來,宣州區水陽鎮堅持把人才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加強人才招引力度、優化人才培育方式、注重人才平臺搭建,扎實推進人才工作。
注重源頭活水,筑好人才“蓄水池”。水陽鎮積極做好“雙招雙引”工作,結合本地實際,充分發揮村(社區)黨組織號召力,建立村干部聯系在外優秀人才制度,完善人才工作臺賬,動態更新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致富帶頭人等優秀人才庫。每名村干部包保6-8名在外優秀人才,利用節假日以及大型活動契機定期聯系邀請在外人才、在校優秀大學生回鄉考察了解家鄉發展情況,營造良好的人才服務氛圍。今年以來,通過政策引才、外出引才和就地引才等人才引進機制,引進碩士以上學歷或副高級以上職稱人才共11人,吸納大學生社會實踐人數565人,吸納大學生實習實訓100人。同時,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選優配強非公企業黨支部責任人和黨建指導員,緊密服務企業發展,把非公企業負責人、經營管理人員、技術技能人等人才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今年以來已在非公企業負責人、經營管理人員等人才中培養預備黨員3人、積極分子3人,為非公企業黨組織注入新鮮的血液,增強黨建工作力量。
注重選優任能,建強人才“孵化器”。水陽鎮堅持以用人為導向,突出交流學習,不斷激發人才隊伍活力。2023年以來,先后組織部分村(社區)書記和機關干部共16人分3個批次赴高淳區陽江鎮交流輪崗學習,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廣德、涇縣等周邊地區現場調研學習,以學促干,開拓鎮村干部視野。在村“兩委”補選過程中,注重優化村級干部隊伍結構,選用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善于做群眾工作的人進入“兩委”班子。同時,注重培養村級后備力量。持續鼓勵農村致富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返鄉創業人員、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等優秀本地人才作為村“兩委”班子后備干部人選,提前培養選樹。今年以來,通過公開招考,招錄了兩批共29名年輕的后備人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比75.9%,并加大對青年干部的培養力度,通過導師制培養模式為后備干部分別配備經驗豐富的“老師父”,提高青年干部聯系群眾的能力,形成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互學共進的良好氛圍。
注重因地制宜,打造人才“大舞臺”。水陽鎮充分利用寒暑假契機,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回鄉參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轄區“水”“蟹”“水陽三寶”等地方特色,創新設置“護綠波十里,盼白鳥來棲”沿水陽江調研生態保護問題、“探尋水陽特產,助力古鎮發展”等新穎崗位。組織合工大學生參觀錢德明食品廠和水陽三寶食品有限公司,在生產第一線深入了解水陽三寶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全流程,并上手參與產品包裝,新媒體帶貨,讓學生在實踐中長本領,提升學生實踐獲得感。2023年3月,水陽鎮依托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為培養單位,協同安徽農業大學和宣州區人民政府共建的宣州水產特色試驗站,以宣城市金新河蟹苗種專業合作社為載體成立了“宣州河蟹科技小院”,按照“一線建一院,小院筑大院”的建設思路,與安徽農業大學研究生一起針對河蟹新品種選育、優質大規格蟹種培育、營養品質調控等關鍵問題開展試驗示范、田間技術指導,讓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進一步激發人才興業“新活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