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星鄉深入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通過抓思想、強組織、促發展,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效,實現黨建質量與民生福祉“雙提升”。
鑄魂補鈣,筑牢思想根基。一是深化理論學習。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構建“黨委領學、支部深學、黨員踐學”三級聯動學習體系。舉辦“專題研討+實務培訓”雙軌課堂,圍繞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主題,提升學用結合實效。開展“沉浸式”紅色教育,組織機關干部、企業黨員共赴溪口呂輝烈士事跡陳列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強化黨性錘煉。今年以來,累計開展集中學習10余次,覆蓋黨員干部300余人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見行見效。二是創新學習形式。立足農村黨員實際,推行“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線下打造“田間課堂”“庭院課堂”,將黨課融入生產生活一線,線上依托“學習強國”、微信群等平臺,定期推送學習資料,實現學習全覆蓋。今年以來,共開設4個培訓班次,培訓農村黨員200余人次,確保農村黨員學習“不掉隊”。同時,開展“黨員微黨課”活動,由支部書記帶頭授課,并鼓勵普通黨員分享學習心得,有效激發黨員學習積極性。三是注重實踐轉化。堅持學用結合,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際行動。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黨員干部帶頭下沉基層一線,主動貼近群眾,與村“兩委”干部、群眾面對面交流,把群眾“關鍵小事”當作“心頭大事”,用心用情紓困解難,在互動中總結經驗、汲取智慧。在實踐中錘煉本領,切實提升黨員干部解決基層問題的能力。
強基固本,建強戰斗堡壘。一是優化基層組織建設。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五星鄉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圍繞組織生活、黨員教育管理、發展黨員、黨費收繳、責任落實等,全力補齊短板弱項,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加快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二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實施“源頭活水”工程,從致富能手、返鄉青年、大學生村官中吸納黨員,優化隊伍結構,2024年新發展黨員6名,35歲以下占比達66%。今年將持續做好黨員發展工作,深化“導師幫帶制”,由經驗豐富的老黨員、優秀村干部“一對一”指導年輕黨員。同步開展能力提升計劃,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及后備干部參與鄉村振興專題培訓、外出觀摩學習,全面提升基層干部履職能力。三是完善制度機制。健全黨組織議事決策、民主管理等制度體系,嚴格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充分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創新實施黨員積分管理制度,將理論學習、組織生活參與、志愿服務等表現量化賦分,建立動態管理臺賬,積分結果與評先評優掛鉤,有效激發黨員擔當作為內生動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一是發展特色品牌。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依托本地資源培育特色品牌。五星鄉劉福村打造“幸福芹農”黨建品牌,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芹芽產業,4個黨支部牽頭成立6個合作社,帶動2460余戶農戶參與,種植規模與產值突出,“福雪”牌芹芽獲評全國“一村一品”。五星鄉溝村村創建“法暖民心”黨建品牌,構建法治廣場、警民議事廳等平臺,建立“訴求收集-聯席研判-閉環處置”全周期機制,推進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矛盾糾紛化解率超90%,形成“產業興農”與“治理惠民”雙示范格局。二是改善人居環境。以黨建引領人居環境整治,組織黨員干部帶頭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通過“黨員包片聯戶”機制,帶動群眾主動參與。聚焦基礎設施升級,大力推進農村改廁、污水處理、道路硬化等工程。截至目前,五星鄉累計完成農村改廁1200余戶,系統清理溝渠50余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0%,新硬化道路3.7公里。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治理效能顯著提升,群眾幸福感持續增強。三是強化基層治理。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創新“群眾提、黨員議、鄉賢審、大會定”四步議事法,組建“五老調解團”,并深化“網格化”管理,將全鄉科學劃分40個網格,配齊專職網格員,構建“收集—研判—處置—反饋”閉環服務體系,高效解決環境整治、留守關愛等民生問題,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黨建與治理深度融合,推動服務群眾“零距離”,全鄉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群眾滿意度持續攀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