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敬亭山街道始終將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通過聚焦發展黨員、學習教育和作用發揮,著力提升黨員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顯著提升。
聚焦發展黨員,為黨員教育管理“夯基”。一是強化源頭儲備。建立健全入黨申請人和入黨積極分子數據庫,定期進行統計分析和動態調整。緊盯重點群體,加大對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員、村內致富帶頭人等群體的傾斜,促使黨員隊伍結構更加優化合理。堅決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前移政治審查,堅決杜絕異地入黨、違規入黨等情況的發生,將審查貫穿發展全過程。截至目前,街道共儲備入黨積極分子28人。二是規范發展程序。嚴格按照發展黨員5個環節25個步驟,全面把握入黨的關鍵環節、重要流程、必要條件。充分征求紀檢、公安、信訪等部門意見,加大對發展對象的政治審查力度,確保每名黨員都是政治合格的先進分子。建立定期審查機制,定期對發展黨員檔案、程序等進行審查,及時糾正發展黨員程序上的錯誤。針對2023年以來本地發展黨員檔案開展全面排查1次,對排查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三是抓實教育培養。發揮黨員領導干部、老黨員和優秀黨員“傳幫帶”作用,認真落實談心談話制度,通過吸收入黨積極分子聽黨課、參加黨內活動等,推動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入黨”。精心舉辦一期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培訓班,切實加強對黨的歷史、最新理論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學習,幫助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端正入黨動機,筑實信仰根基。
聚焦學習教育,為黨員教育管理“鑄魂”。一是堅持分類施教,提升黨員教育精準度。針對不同群體黨員的特點和需求,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針對農村黨員開設“田間課堂”,組織專家能手傳授農業技術,講解黨的最新理論和惠農政策,幫助農村黨員提升致富帶富能力。為機關黨員開設“黨紀課堂”,組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八項規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內容,提升機關黨員的黨性修養和黨紀意識。二是打造特色課堂,提升黨員教育吸引力。打造“榜樣課堂”,汲取奮進力量。組建理論宣講隊分赴各村開展理論宣講10余次,激勵廣大黨員以學促干見實效。打造“實踐課堂”,提升能力素質。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入黨積極分子、新發展黨員參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通過在實踐中打磨淬煉進一步堅定入黨信念。三是豐富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實效性。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使黨員教育更加靈活高效。線上利用學習強國、共產黨員網等平臺進行學習,通過“有聲”宣講、“視頻”教學等方式,使黨的最新精神入腦入心。線下通過“主題黨日”等形式,充分發揮黨員教育陣地作用,圍繞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戰略、基層治理等內容,建立“課堂+現場”教學模式,推動黨員教育更接地氣。
聚焦作用發揮,為黨員教育管理“提質”。一是畫好“樹型簇”,讓黨員干部“零缺位”。將村“兩委”、網格員等群體納入志愿服務隊,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營造時時受教育、處處受熏陶的志愿服務氛圍。著力打通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注重發動群眾加入志愿服務隊,并將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時長作為“愛心超市”積分評定的重要參考。二是完善“矩形圖”,讓服務范圍“零盲區”。通過走村入戶訪民情、走街串巷聽建議的方式,廣泛征求群眾的志愿服務需求。根據群眾反饋,科學設置政策宣傳、糾紛調解、扶貧幫困、文明勸導等社區志愿服務崗位,采取“自選+規定”的選崗方式,即黨員自愿申報、黨組織討論定崗的方式,將黨員編入公益服務、文明祭祀、青少年教育等志愿服務隊,切實讓“合適”的人分配到“合適”的崗位。三是扭住“關鍵點”,讓服務群眾“零距離”。堅持以提升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為重點,以小切口解剖大主題,指導各支部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搭建“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平臺,增強黨員干部在志愿活動中的獲得感、代入感。打響巷口橋村“紅領物業”和林場村“三色暖陽服務站”黨建品牌,將暖民心行動、環境整治等作為志愿活動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