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街道始終以平安建設為抓手,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行“網格化排查、多元化治理”工作機制,突出黨建引領作用和為民服務宗旨,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有效保障全域和諧穩定。
“黨建+宣傳”,確保矛盾糾紛預防到位。一是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組織黨員積極參與普法志愿活動,通過微黨課、走訪入戶等方式進行法治宣傳,詳細為群眾講解《民法典》、文明信訪等知識,有效增強了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二是發揮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功能。通過微信群、老年學校、婦女之家等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多措并舉做好普法工作。巷口橋村黨支部結合母親節創新開展“母愛如花 芬芳永駐”婦女維權普法活動,切實提升了婦女群眾的法律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發揮黨建引領統籌協調作用。聯動司法所、派出所、群眾團體組織、村干部等多方力量,通過法律顧問進村普法等方式,扎實開展法律宣傳、化解矛盾糾紛技能培訓等活動10余次,把轄區內黨員群眾緊緊地團結凝聚在黨組織的周圍,實現對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的全面領導。
“黨建+網格”,確保矛盾糾紛排查到位。一是細化網格治理體系。按照“支部建在網格、干部沉到一線、黨員沖在前端”原則,通過處、村干部包保聯動機制,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化治理網絡。黨員干部帶頭履行職責,將矛盾隱患排查、矛盾調處等工作納入網格“責任清單”。二是凝聚網格化治理力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網格員、法律明白人、志愿者作用,整合黨員、民警、民兵、村民代表和志愿者等力量,打造治理共同體,推動基層治理從“單兵作戰”向“協同善治”轉變。各村通過“紅黑榜”等形式,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生動局面。三是推行常態化走訪機制。網格員通過“嘮家常”式入戶排查矛盾隱患。突出鄰里糾紛、婚戀家庭糾紛、土地矛盾糾紛等重點排查,及時收集各類苗頭隱患,確保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早穩控,牢牢把握排查調處矛盾糾紛的主動權,準確掌握轄區各類矛盾糾紛動態和人員動向。
“黨建+機制”,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到位。一是建立矛盾糾紛預警機制,組織黨員定期下沉村組走訪群眾,積極踐行“四下基層”制度,由支部牽頭,結合主題黨日、黨員承諾踐諾等活動,針對已備案的矛盾糾紛主動下訪,同時篩查矛盾風險隱患,做到篩查分類走在工作前,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二是采取“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融合調解模式,精準定位矛盾癥結,引導當事人依法反映訴求、合法維護權益,糾紛化解后定期回訪、跟進了解,防止矛盾糾紛“反彈”,及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今年以來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0余起。三是發揮村規民約引導作用,運用“黨建引領,眾議眾籌眾管”工作法,凝聚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顧問等專業力量,從法律視角出發,指導各村結合村規民約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引導村民做村級治理的主人,形成黨群聯動工作氛圍,凝聚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