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東鎮祁梅村黨支部扎根鄉土實際,精心創建“紅色祁跡”黨建品牌,以抓黨建、促發展、強服務為突破口,在鄉村治理的實踐中,創新推行“五百工作法”,即:進百姓門、交百姓友、解百姓難、合百姓力、促百姓興,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持續激發黨組織的凝聚力與戰斗力。
進百姓門,傾聽民聲察民情。近年來,祁梅村黨總支組織黨員干部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3000余次,深入村民家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困難需求和意見建議。通過建立民情臺賬,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梳理,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事事有記錄、件件有回應,截止目前已梳理信息150條,解決民生問題150件。黨員干部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傾聽民聲,真正做到了對村情民意心中有數,為精準解決群眾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交百姓友,增進感情暖民心。在與群眾的日常接觸中,黨員干部們主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與群眾打成一片,從家長里短聊起,從點滴小事做起,與群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一方面,通過組織開展村BA籃球賽、健步走、戲曲演出、電影播放等形式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進一步拉近黨群距離。另一方面,通過積極組織開展對困難黨員、老黨員的慰問活動,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已累計開展相關志愿服務活動60余次。同時,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將紅色基因融入黨建品牌建設之中,賦予“紅色祁跡”精神內核。通過走村入戶收集整理本地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打造了紅色文化教學點,以紅色文化為紐帶,凝聚黨群共識,為基層治理和鄉村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解百姓難,為民服務辦實事。祁梅村黨總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群眾反映的道路、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不足等問題,通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已完善村內道路8條,共11.6公里,有效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同時,聚焦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需求,累計開展技能培訓、助學幫扶、醫療義診等惠民活動30余次,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合百姓力,共建共治聚民智。村黨總支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基層治理。通過建立村民議事會、鄉賢理事會等組織,搭建群眾參與村級事務決策、管理和監督的平臺,鼓勵群眾為鄉村發展建言獻策。在村莊環境整治、產業發展規劃等工作中,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凝聚群眾智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村民們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主動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促百姓興,產業發展助民富。祁梅村黨總支立足本村實際,以“紅色祁跡”黨建品牌為引領,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成功引進親心谷度假區及康養公社項目。在項目引進過程中,村黨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土地征地600余畝、遷墳500棺、矛盾糾紛90余起,為項目順利落地提供了堅強保障。項目建成后,不僅為附近居民提供了100余個就業崗位,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還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特色農產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已形成20畝葡萄種植、90畝山芋種植、10畝草莓采摘為主的特色果蔬產業,以及350畝煙草種植、土雞養殖等產業項目。2024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50萬元,較2016年增長近10倍,實現了祁梅從“上訪村”向“示范村”的華麗轉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